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赝太子 第647节

&esp;&esp;“烙印是否打散,仅仅获得道意领悟?”

&esp;&esp;“是!”

&esp;&esp;“【绛宫真篆丹法】+2130,14级(6098/12000)”

&esp;&esp;打散了,所剩感悟仅仅十之一二,苏子籍也丝毫不可惜,并未刻意避着野道人,抽出纸条,又细致看了两遍,纸条突然就无火自点,烧掉了。

&esp;&esp;纸条本就长长一条,烧得十分干净,风一吹,纸灰就立刻消散开来,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esp;&esp;这件事做完,苏子籍突然之间淡淡说:“鼎之轻重的典故,你可知晓?”

&esp;&esp;野道人侧目,深知殿下并不会随便议论,不过虽原来是江湖人,但入了王府,早就多读经书,并不是以前了,当下答:“臣略知一二。”

&esp;&esp;“往昔楚军伐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问鼎之大小。”

&esp;&esp;“周之王孙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esp;&esp;果然就听着苏子籍问:“那你觉得,鼎之最轻,又有多少?”

&esp;&esp;野道人沉思了下,说着:“鼎之关系亿万黎民,虽最轻也有山岳之重。”

&esp;&esp;“对的。”苏子籍似有追忆,眼神里多少有点惘然,徐徐说着:“其实孤是很看不起那些身是帝王将相,却求之道梵的人。”

&esp;&esp;“依孤现在的目光看,就算所谓的罗汉位业,其实也不过是朝廷正六品封谥,五品之上,个个是罗汉菩萨,何求之梵法?”

&esp;&esp;“道门修行,更等而次之,不足论也。”

&esp;&esp;这似乎和现实中不同,现实是道门昌盛,而梵门不过新起,远远不及,但野道人却不反驳,只是倾耳而听。

&esp;&esp;“更不要说天子了,鼎之最轻,也重于梵神,怀千金而乞之一文,这就是求之道梵的皇帝的蠢行。”

&esp;&esp;“当然一旦身死,就明了这点,无不懊悔。”

&esp;&esp;“最重要的是还不是这个,而是,无论求之道梵有多虔诚,帝王将相,根本去不了梵境道天。”

&esp;&esp;说到这里,苏子籍不由一哂。

&esp;&esp;获得了多少经意,也得知真相,无论是道门梵门,其实都秘而不宣的一点就是——其实帝王将相,由于鼎之至轻也重于山岳,因此根本不可能去别的地方,只能去龙气福地。

&esp;&esp;因此,生前无论多虔诚,捐了多少庙观,宏了多少法,都毫无作用,与死后灵魂,并无一点一丁福德。

&esp;&esp;当然,苏子籍也理解,要是让人知道这点并且证实,官人就自然对道梵毫无兴趣了,如此,不利道梵的传播和利益。

&esp;&esp;只是,不妨碍官人信仰,本质是无用功。

&esp;&esp;这就是为什么苏子籍打散贝叶梵经的传承的原因,不仅仅毫无作用,还分出气数,就连道门之法,其实也打散了重来,变成了绛宫真篆丹法。

&esp;&esp;除非,能在世长生。

&esp;&esp;野道人才寻思着,把话记下,苏子籍的目光一变,住了口,房间里面的两人走了出来。

&esp;&esp;“见过太孙!”

&esp;&esp;辩玄虽是被关在这里,但除没有自由,没怎么受委屈,苏子籍对待这样的人,也没有非要折辱的兴趣。

&esp;&esp;但若辩玄一直不低头,一直想不通,苏子籍不会一直留着,此刻,辩玄跟着闻如出来,神情看起来就与之前不同。

&esp;&esp;闻如走在辩玄前,竟下拜行大礼。

&esp;&esp;一旁的野道人都没料到这和尚这样豁得出去,不由一惊。

&esp;&esp;更让野道人没想到的是,辩玄竟然也跟着下拜,行了拜见殿下的大礼。

&esp;&esp;苏子籍却压根没看辩玄,哪怕辩玄此时有所蜕变,而将目光落在了闻如身上,问:“果真?”

&esp;&esp;这话,显然不是问旁,而问纸条上所写的内容。

&esp;&esp;“贫僧不敢欺诈殿下。”闻如和尚合掌恭敬说着:“贫僧可以用行动证明,并非是玩笑。”

&esp;&esp;“就算是贫僧丧心病狂,敢于开玩笑,贫僧身后的梵门,也不敢拿这事和殿下开玩笑。”

&esp;&esp;苏子籍与闻如对视片刻,最终仿佛相信了所说,舒展了眉:“你千里而来,不是很容易,辩玄在府中也住了许久,既师门来人,那就陪你多多看看这京城风光。”

&esp;&esp;“去罢!”

&esp;&esp;虽没明着说相信允许,但这态度已是同意。

&esp;&esp;苏子籍只说了放行辩玄,但实际上被放走的还有被关押的全部和尚。

&esp;&esp;这些和尚跟着闻如辩玄从后门出去,神情都有些茫然,似是不解,这一桩桩一件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esp;&esp;在后门处等候的中年和尚,是跟随闻如而来,早有准备,喊了临时牛车,排成一队,让得和尚们个个登上去,就吩咐:“去清园寺。”

&esp;&esp;这地方没有人不知道,只是上次获罪,封了一些时日,车夫也不以为意,一声吆喝,牛车动了,一路回去。

&esp;&esp;在路上,第一个牛车中,中年人终于忍不住,问:“师父,我梵门入传以来,到此时已有数百年,积累到现在,才不过三百金刚,真的要全部交给太孙行事?”

&esp;&esp;这话一出,辩玄是毫不惊讶的,倒被带出来的和尚中,有几个辈分或职位不小,也在车中,都有些惊讶望过来。

&esp;&esp;不说并不知道梵门居然还藏着这样秘密,就算此刻知道,也同样不明白,为何这样费心费力培养出来的核心力量,要全部献给太孙。

&esp;&esp;不过,与辩玄一起被关押的和尚,都对闻如十分敬服,所以,他们只等着闻如的回答。

&esp;&esp;闻如目光一扫,先没有回答,只是问:“当初入传以来,梵法初传,立下的法度如何?”

&esp;&esp;“首先当大德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