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赝太子 第304节

&esp;&esp;自己乃大郑盛世之君,前朝隆安帝能做到的事,自己如何不能?

&esp;&esp;“不过,纵然我能求得长生,得了仙法,也不会像隆安帝那样,竟舍得江山社稷,去什么仙岛……纵然去了能位列仙班,但去做一个小仙,又哪里比得上坐拥天下,做万世之皇来得痛快?”

&esp;&esp;光这么想想,皇帝就觉得那样日子必是极好,极舒心了。

&esp;&esp;这样想着,他仔细将递上来的这些折子,又都看了几遍,再看向下面站着的薛鸣时,神情已是柔和了许多。

&esp;&esp;“这事朕已知晓了,你回去,就令人秘密封锁了隆安帝真陵,暂不要动,等朕的旨意再去挖掘。”

&esp;&esp;“臣遵旨!”薛鸣立刻应道。

&esp;&esp;皇帝又对一旁的赵公公说:“皇城司也派一些人过去,协助道录司办好此事,若是此事走漏了半点风声,朕可不饶你们。”

&esp;&esp;赵公公也忙说:“陛下您就放心吧,老奴必会将此事密封得严严实实,绝不让走漏半点风声。”

&esp;&esp;等薛鸣退下了,因为刚才那事突然之间精神抖擞起来的皇帝,也没了继续看奏折的兴致,而是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走了几圈,突然转身,问赵公公:“在你看来,齐王是不是消息十分灵通?”

&esp;&esp;这话让赵公公怎么回答?

&esp;&esp;依他自己的想法,自然是觉得齐王消息很灵通了。

&esp;&esp;别看他是个首脑太监,在陛下面前算是最有脸面的几个太监之一,可这整个皇宫,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能做到,也不过是在自己能插手的地方,封锁消息。

&esp;&esp;管得太多,有时未必是好事。

&esp;&esp;这整个皇宫之中,太监、宫人有着数千人,不可能每一个都是忠君,水至清则无鱼,这道理他这个太监也懂。

&esp;&esp;所以很多时候,只要不是什么谋逆造反的大事,不会涉及到陛下跟他自己的安全,赵公公都不会太过较真,免得树敌太多,自己什么时死了都不知道。

&esp;&esp;但这话,却不能这么对陛下讲,无论说齐王这个人好话,还是给他上眼药,都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esp;&esp;“你啊。”见赵公公噗通一声跪下,垂下头,根本不敢回答,皇帝没怒,他含着笑,用手点指着赵公公:“忒是胆小了。”

&esp;&esp;随后没再问,而是命令:“行了,你这个老奴快些爬起来,给朕办事情去!”

&esp;&esp;“传朕的旨意,让苏子籍速速回京。”

&esp;&esp;“再传朕口谕给宗人府,让他们议一议姓名。”

&esp;&esp;第536章 宗人府

&esp;&esp;皇帝这话说的,很有些让人不明不白,可赵公公因知道内情,一下子就听懂了。

&esp;&esp;陛下这是要恢复苏子籍的皇孙名分了?

&esp;&esp;是了,既要认回这位皇孙,就不能再让他顶着“苏子籍”这个名字,要按照皇室这一代皇孙的起名规矩,重新起一个才成。

&esp;&esp;自从前太子去了,陛下就将小皇子以及皇孙的起名权利,都交给了皇子的母妃或是皇孙的父母,再没有自己亲自赐过名字。

&esp;&esp;苏子籍乃是丧父丧母的太子血脉,皇帝不愿意赐名,由宗人府来议定名字,就是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esp;&esp;至于为什么不让皇后帮着起一个名字,大概还是不打算给苏子籍太过份的尊荣,而且现在命令宗人府议定名字,也等于是在告诉宗人府:你们现在就可以准备苏子籍被回来这件事了。

&esp;&esp;想到这些,赵公公还是有点担心自己会错了意,这可是大事,前一刻陛下可是还打算息事宁人,不为苏子籍做主呢,怎么此刻就变了?

&esp;&esp;他小声问:“陛下,您这是要?”

&esp;&esp;“就是你想的那样。”皇帝冷笑一声:“毕竟朕几个好儿子,可都过于清闲了些。不这样做,又怎么知道谁跳得最欢?不敲打敲打,他们还真要翻天了。”

&esp;&esp;赵公公不敢非议这种事,得到了自己确定了的答案,他哈着腰,恭敬听着,安生地扮演着一个最佳倾听者的角色。

&esp;&esp;又过了一会,皇帝终于没了谈兴,说:“行了,这里暂时不需要你这老奴盯着,让别人过来替班,你这就去办朕交代你的那些事,务必盯着,让苏子籍速速回京。”

&esp;&esp;“是!”

&esp;&esp;见着太监远去,皇帝的目光重新落在了案上,死死盯着信,轻声说:“隆安帝虽先英后暗,但英明神武,天赋其实是顶尖,可晚年由于精力在成仙,也有着皇子争夺之祸。”

&esp;&esp;“现在轮到了朕,朕得给你们找点事做,才不至于只盯着朕,到时坏了朕的大事。”

&esp;&esp;“朕本来对召回苏子籍给予宗籍迟疑,现在想来,还得让他回来,与我的儿子们打些擂台。”

&esp;&esp;御书房外

&esp;&esp;看着赵公公走出来,一群太监讨好围上来,见赵公公随手点了一个太监进去替班,别的太监,都有点眼红地看着那个同僚的背影,郁闷不已。

&esp;&esp;他们虽然都是品级不低的太监,可竞争激烈,像赵公公这样的首脑太监,好几个都是上了一点岁数了,未来谁能接班,成为将来的首脑太监,从现在起,其实就已在争夺了。

&esp;&esp;无非是看一看谁能在陛下面前更有存在感,也要看一看在赵公公这样的现任首脑太监眼里,是否有着存在感。

&esp;&esp;赵公公懒得看这群年轻太监的争宠,叮嘱了几句让他们在这里好好办差,就快速走了出去。

&esp;&esp;在几个太监对视一眼,从中嗅到了出了什么事的味道时,不远处的一个小太监眼睛一转,转身就走。

&esp;&esp;“噗!什么?”

&esp;&esp;王府里,齐王正在前厅坐着喝茶,看着一份名录,里面又有几人想投靠,才考虑着是不是接纳,听到太监传出来的消息,一口茶喷了出去。

&esp;&esp;“父皇要召见苏子籍,还要将其名录宗人府?”

&esp;&esp;来自大内以及宗人府还有几处的太监,同时将这消息传回来,一个还可能是弄错了,几个太监都传了这样的消息回来,就不可能是弄错了。

&esp;&esp;齐王本来心情还不错,文寻鹏虽有点无能,从顺安府传回的消息,虽一波三折,到头来,大水没有肆虐开来,只淹了府城外的一段距离,可堤坝跟分水渠的确是被炸了,万民受灾,顺安府损失不小,无论是否在合上了坝,在齐王看来,也不过是跟之前修筑堤坝的功劳功过相抵了。

&esp;&esp;苏子籍经过这事,显然是没办法再让父皇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