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天将军 第706节

&esp;&esp;高力士得知李七郎重病后,心嘭嘭直跳。

&esp;&esp;他和李隆基一样的想法,有李七郎在,安禄山不足为惧。

&esp;&esp;现在,渔阳的鼓声,似乎在耳边敲响。

&esp;&esp;一天后,李瑄将属于安西都护府的奏书呈至长安。

&esp;&esp;他用虚弱的语气,表示暂未为圣人开疆扩土,等他病好,立刻对大食展开进攻,请圣人再给他一些时间。

&esp;&esp;李瑄大病的消息传出,杨国忠、四杨、一些豪强权贵弹冠相庆。

&esp;&esp;他们想起天妒英才的故事,汉代的霍去病,就是二十多岁死去。

&esp;&esp;太有才干的人,会惹来天杀,他们希望下次从西域传来的信件,是李瑄死去的消息。

&esp;&esp;至于安禄山,即便真反叛,国家还是有良将,有边军可以对抗的。

&esp;&esp;李适之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

&esp;&esp;作为饮中八仙的李适之,号称如长鲸吸百川,一连数日,滴酒未进。

&esp;&esp;但就在这一日,罗兴奉李瑄之命从安西悄悄回到长安。

&esp;&esp;而且还带着终南山隐居的道士,李泌。

&esp;&esp;第360章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esp;&esp;宋国公府。

&esp;&esp;四戟立于门前,代表着门楣尊贵。

&esp;&esp;在大唐,只有三品官吏,有资格在门前立戟。

&esp;&esp;当前李适之为从一品太子太师,李霅为正三品宗正卿,李季卿为从三品秘书监。

&esp;&esp;李瑄也算入李适之的门楣之中。

&esp;&esp;大唐风雨飘摇之际,李瑄病倒在边塞,对宋国公府无异于晴天霹雳。

&esp;&esp;李适之想不通,一向身体健康的七郎,为何突然病倒呢?

&esp;&esp;连李玉莹都不再去济生堂,于家中陪伴李适之,想到对她最好的兄长,默默流泪,她前往她一向不喜的大慈恩寺,祈祷兄长安然无恙。

&esp;&esp;征战的时候大病,是这个时代的大忌,人们对陌生的环境,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esp;&esp;就像远征南诏的时候,长安有传言,去那个地方,十有八九会死于瘴疠。

&esp;&esp;异国他乡的里海,已经被幻想成险恶绝地,飞沙走石,成为李适之的噩梦,无法入睡。

&esp;&esp;一家人都十分担心。

&esp;&esp;“阿郎,罗兴从西域回来了。”

&esp;&esp;李适之在连廊上踱步的时候,管家赵宗向他禀告道。

&esp;&esp;“罗兴怎么会回来呢?”

&esp;&esp;忧心忡忡的李适之顿住脚步,他以为罗兴这个时候回来,不知道七郎的病情。

&esp;&esp;他看过里海至长安的地图,山路险绝,即使快马加鞭,也得两个多月时间才能回来。

&esp;&esp;“回阿郎,随罗兴回来的还有一个瘦弱的白衣道士。”

&esp;&esp;赵宗向李适之补充一句。

&esp;&esp;“道士?”

&esp;&esp;李适之念道一下,恍悟过来,立刻吩咐奴仆:“快请他们入前厅。”

&esp;&esp;他陡然想起七郎离开前告诉他,有可能会让罗兴回来找他,也提到李泌。

&esp;&esp;如今罗兴和李泌到来,有七郎的吩咐。

&esp;&esp;“阿郎,这是隐世的高人李泌,为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esp;&esp;罗兴向李适之一礼后,介绍身边的李泌。

&esp;&esp;此时的罗兴已是而立之年,娶妻生子。

&esp;&esp;十来年的戎马生涯,又帮助李瑄经营贸易,整个人看起来十分成熟,再也不是一个奴仆。

&esp;&esp;曾经的罗兴,虽然不像是五杨奴仆一样无恶不作,但也是充满恶习。

&esp;&esp;时过境迁,罗兴未想过会走到这一步。

&esp;&esp;或许是深渊,或许是天堂。但他秉承李瑄的意志,绝不动摇。

&esp;&esp;历史是由强者创造的,罗兴认定他的主人是笑到最后的人。

&esp;&esp;“我与先生在十年前见过面,今先生仙气飘飘,更胜往昔,想来已经和白云子一样得道。”

&esp;&esp;李适之还没忘记李泌,此时的李泌已蓄起长长的胡须,和山间的道士并无二致。

&esp;&esp;“道行尚浅,不敢与白云子相比,宋国公有礼了!”

&esp;&esp;李泌向李适之微微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