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天将军 第224节

&esp;&esp;他以为“和亲事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esp;&esp;李瑄也不是怨恨韦坚,只是对韦坚的能力失望,所以及时脱身!

&esp;&esp;他们把韦坚推到宰相的位置,不欠韦坚。

&esp;&esp;“陛下至……”

&esp;&esp;随着监礼官的一道喊声,朝会正式开始。

&esp;&esp;第147章 安禄山拜杨玉环为母

&esp;&esp;朝会最先处理的是日常事务,地方事宜,而后是宰相和皇帝的枢机议事。

&esp;&esp;一切完毕后,李隆基主动提及吐蕃使团之事:“吐蕃中贡论,已至长安三日,他们想放牛归马,罢战息兵,在青海进行盟会,诸卿以为如何?”

&esp;&esp;“启禀陛下,当同意吐蕃求和,在诸国使节的见证下,彰显我天朝上国的气度!”

&esp;&esp;一名大臣起身出列,理直气壮地向李隆基说道。

&esp;&esp;“啪啪啪!”

&esp;&esp;此言一出,众多大臣纷纷以笏以掌,表达附和。

&esp;&esp;这无关于宰相党派的争论,而是许多大臣打心底认为这么做,有益于江山社稷。

&esp;&esp;兵入武库,马放南山。

&esp;&esp;现在突厥已灭,吐蕃求和,正是大治之时。

&esp;&esp;李林甫持默认态度。

&esp;&esp;他以前希望李瑄死于冲锋陷阵之中,死于乱军之内。

&esp;&esp;现在已无这样的想法,李瑄太能打了,不能再给李瑄立功的机会。

&esp;&esp;李瑄兼任的使职太多,且皆为重职。他怕李瑄契机到的时候,军功入相。

&esp;&esp;以前他不信,现在看李隆基对李瑄的宠信,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荒唐”事情。

&esp;&esp;在他看来,李瑄这年纪入相,就是“荒唐”。

&esp;&esp;“宰相认为呢!”

&esp;&esp;李隆基脸色无变化,问李林甫和韦坚。

&esp;&esp;“诸大臣言之有理。”

&esp;&esp;李林甫模棱两可的回道,他已经揣摩到圣意,但不愿李瑄再立军功威胁他。

&esp;&esp;他观看过一次次的战报,李瑄这竖子被称为战神也不为过。

&esp;&esp;哪有战争敌我伤亡一直是十比一的?

&esp;&esp;但李瑄能做到!

&esp;&esp;“臣也认同,与吐蕃重修于好后,可以继续展开互市,吐蕃会用牛羊购买我大唐丝绸、茶叶,壮大国家。”

&esp;&esp;韦坚也说出自己的意见。

&esp;&esp;并非他回应李林甫,而是迎合群臣。

&esp;&esp;“启奏陛下!”

&esp;&esp;“我军虽在边境连战连捷,但吐蕃占据石堡城,我大唐始终面临吐蕃的兵锋,以至于河湟之地,千里沃土,不可耕种。而九曲之地,本就为我大唐所有,是吐蕃贿赂奸臣,使我失去九曲。臣不反对求和,臣建议吐蕃将石堡城和九曲归还大唐,让我们看到吐蕃的诚意!”

&esp;&esp;“如果吐蕃不同意,这一定是缓兵之计。我大唐刚把百姓重迁至河源,他们就派铁骑劫掠、屠杀,谁能担得起责任?一旦有了石堡城和九曲,我大唐就不怕吐蕃出尔反尔,可以保护国家与百姓的安全!”

&esp;&esp;看李隆基皱眉,李瑄起身走到案前,向李隆基和众大臣说道。

&esp;&esp;“李将军深谋远虑,还是久在边塞的名将,看得更透彻一些!”

&esp;&esp;李隆基抚掌大悦,两人一唱一和,话里话外告诉群臣,非是将领,就不要指东画西了。

&esp;&esp;作为战胜的一方,要战略重镇石堡城和河曲之地,非常合理。

&esp;&esp;而大臣们一脸无语,话虽如此,但吐蕃会给九曲之地和石堡城吗?

&esp;&esp;谁掌握石堡城,谁就掌握唐吐边境主动权,更何况富庶的九曲之地,已经被吐蕃连建城池,成为吐蕃最精华的地带之一。

&esp;&esp;但李瑄的话语有理有据,大臣们面面相觑,同意求和的大臣,不知怎么去反驳。

&esp;&esp;难道说放弃石堡城?

&esp;&esp;或者把九曲赠予吐蕃?

&esp;&esp;大唐以李瑄这样的名将镇边,有绝对优势啊!

&esp;&esp;谁敢舍弃一个,李隆基必会活剐了他。

&esp;&esp;“看来诸卿无异议。中书舍人将此事告知吐蕃中论末·结桑东则布,答应大唐的条件,吐蕃军民撤出石堡城、九曲,大唐就同意与吐蕃进行青海盟会。”

&esp;&esp;李隆基向中书舍人吩咐。

&esp;&esp;他没说拒绝的后果,但大臣们都知道拒绝的后果。

&esp;&esp;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案前的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