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周不良人 第92节

<dt css="rd">

&esp;&esp;显隆帝这厮可谓是无耻至极,派刑部和大理寺的吏员来到不良人衙门,跟随赵洵查案。

&esp;&esp;名义上这些人是赵洵的手下,是帮助赵洵查案做事的,可实际上他们却是显隆帝安插在赵洵身边的眼线。

&esp;&esp;有了这些人监督,赵洵什么时候做什么显隆帝都会知道的一清二楚。

&esp;&esp;想摸鱼都不行了!

&esp;&esp;甚至连赵洵上茅房如厕显隆帝都能排一张精确的时间表出来。

&esp;&esp;昏君,昏君啊!

&esp;&esp;他这要是被折磨出精神病了,算工伤不?

&esp;&esp;赵洵感到自己快被巨大的压力压垮了,铁人也经不住这么造啊。

&esp;&esp;他需要逃避,哪怕只是一晚也好。

&esp;&esp;李太平那里不太合适,她毕竟是堂堂永和县主身份尊贵,和赵洵畅聊一晚上传出去风评不好。

&esp;&esp;思来想去,也只有韩妙仪这里最合适了。

&esp;&esp;三江阁,真的是他的福地啊!

&esp;&esp;

&esp;&esp;

&esp;&esp;第111章 摩诘居

&esp;&esp;轻拢慢捻抹复挑,韩妙仪不仅琴技了得,琵琶弹得也是一绝。

&esp;&esp;赵洵已经许久没有听过如此佳曲了,直是如痴如醉。

&esp;&esp;一曲弹罢,余音绕梁。

&esp;&esp;赵洵颔首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esp;&esp;韩妙仪有些娇羞道:“赵郎谬赞了。”

&esp;&esp;与其说二人是花魁与酒客,倒不如说是知音。

&esp;&esp;赵洵不仅擅长作诗词,也是工于音律。

&esp;&esp;许多韩妙仪刻意加在其中的小细节,赵洵都能第一时间听出来。

&esp;&esp;这一点并不容易。

&esp;&esp;“奴家为赵郎沏一壶茶吧。”

&esp;&esp;只见韩妙仪很郑重的拿出一套茶具,慢条斯理的煮起茶来。

&esp;&esp;作为花魁不仅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像茶艺、插花这种文雅的事情也要有所涉猎。

&esp;&esp;未必要精通,但是必须要懂。

&esp;&esp;如果不懂,就有可能被客人鄙夷,认为是粗鄙不堪之人。

&esp;&esp;赵洵汗然。

&esp;&esp;论起才艺,韩妙仪完全不输于他,甚至在他之上。

&esp;&esp;这真是技多不压身的典型,果然不管在哪个时代,要想混的好,就得做斜杠青年啊。

&esp;&esp;煮茶的工夫,韩妙仪主动问道:“赵郎,你在为何事烦心啊。说出来奴家未必能够帮的上你什么,但也能帮你宽宽心。”

&esp;&esp;韩妙仪的态度让原本紧绷如发条的赵洵长松了一口气。

&esp;&esp;“我在查一个人,这个人从西域来,可是从现有的线索来看,并不足以让我了解这个人。”

&esp;&esp;赵洵自然不可能把宣怀公主案的详情尽数讲给韩妙仪,而是拣出一条脉络。

&esp;&esp;“西域?”

&esp;&esp;韩妙仪先是一怔,随后莞尔笑道:“若是赵郎想问和西域有关的东西,何不去和光君那里试试?”

&esp;&esp;“和光君?”

&esp;&esp;赵洵面上露出疑惑的情绪。

&esp;&esp;他仔细搜寻记忆,仍然没有找到任何跟和光君有关的片段。

&esp;&esp;“此人是做什么的?”

&esp;&esp;“和光君的祖上据说是从西域迁来的,而且是望族。和光君对于西域的事情了如指掌,那些从西域来的商队在长安城落脚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拜访和光君。”

&esp;&esp;听到这里赵洵不禁有了兴趣。

&esp;&esp;这么看来,这个和光君倒是真的有点东西。

&esp;&esp;长安城中不乏从西域迁来的胡人,可有几个人能有和光君这样的影响力?

&esp;&esp;所有胡商来到长安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他这里拜码头,这待遇和皇帝也没差多少了吧。

&esp;&esp;这样一个人,想必对西域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