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2章

只李世民先用不上,笑嘻嘻地说自己省钱了,以后等他们研究出来,直接薅他们羊毛。

嬴政没什么意见,没有利益相关,不损人而利己的事情不至于做守财奴。当然,主要是李世民并不讨人厌,帮一把也无所谓。

反正他自己也薅了刘彻的羊毛。

是真“薅羊毛”。羊毛的处理和利用,他这边一时还没顾得上,听刘彻吹嘘他弄出来已经反过来卖去匈奴,嬴政没客气,直接跟他把工艺流程要了过来。

后世虽然有完整科学的流程,但很多事他们这时候根本做不到,还是这样已经在汉朝落地的土法工艺更适合他大秦。

却说吴林等人入秦,开始还好,等到咸阳附近,一众人全为秦国的道路大惊小怪起来。

休息时他们个个下车,蹲在地上摸那路,好多人互相询问:“这是什么石头?全用这样的石材铺地,得耗多少工!”

“秦国不会打算在境内全铺上这样的路吧!”

“难说,我们过来的时候绕路了,原来的路封上说是在修,说不定就是要重修成这样。”

“天啊,他们当真要在天下修这样的路吗?”

“那不得亡国?”

“这里已经是秦国了,噤声!注意着点!”

水泥路是有秦国特色的水泥路,一半水泥,一半还是土路,工程量没比原来少多少。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刘彻跟嬴政后来才知道,马并不适合在水泥路上奔驰。不钉马掌的话伤蹄,钉了马掌会打滑。

但是水泥路适合人行啊。而且对于行人来说,显然还是水泥路更友好。碰上连续的雨天,水泥路也可以保障通行。这对一个大帝国的军事调度、粮食调配,以及消息往来都很重要,将来帝国要运送火炮,也需要水泥路面才方便。

几番思量之下,嬴政决定先在国内修几条这样的路看看效果。统一之后就知道要不要继续了。

沿着这样的大道进入咸阳,住进装了玻璃窗的客舍,一众人休息沐浴学习礼仪。有三人得见秦王,留在咸阳为官。其他人一人发了一套秦律学习,安排到了不同的地方。

若是嫌地远职低,也不勉强,秦王甚至给他们赠送了来回的路费,还有一面小圆镜,保存好回去卖掉,那家业都可以立起来了。

众人议论纷纷,最后竟是连分到巴蜀的人都没舍得走,一边把小圆镜塞进包裹,一边嘟囔着:“这宝镜够买我一条命了,先把事做了再辞 ,才是君子之风。”

吴林呢,怎么也没想到,他一个好好的道家门徒,居然和学阴阳的吕定,以及一个不熟的单独考了数算的士子分成了一组,一起负责修建从函谷关到新郑的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