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当然认得张郃与郭淮,也知道他们都是魏武王留下的名将,但名将是一回事,统领二十万兵马,守在邺城之前,是另一回事。
“孤为何不能用曹爽?”他问,“既为大都督之子,又是孤的从兄,为我曹家宗室,岂不更加恰当?”
陈群对曹叡的问题并不感到意外。
天下未定,纵使魏文王打压过宗室,于领兵上仍不得不信任自家兄弟。
但长安陷落一事,大魏已经吃了一次宗室的亏。
如果不是夏侯楙独专权势,令张郃郭淮不得施展,而后又在诸葛亮围城之下早早投降,以长安城墙之险固,恐怕今日关中在谁人之手,仍未可知!
关中陷落,雍凉丢失,大魏尚有养精蓄锐,来日再战的力量,但如果洛阳陷落,形势便大不一样了。
天下世家,并非只有颍川。
诸夏侯曹之中,却只有一位魏王。
“曹爽虽为宗室,亦是大都督之子,领兵打仗却不如张郃郭淮。”
“既如此,令他多听听那二人的意见如何?”
老人摇了摇头,“陛下,曹爽刚愎自用,专权独断,绝非能听善言之人,若将二十万兵马交予他手,大魏危矣。”
曹叡忽然又想起了那个梦,“那么,孤亲征如何?”
灯花连续爆了几声,天色将明,殿内的话语渐消,白发苍苍的大司空起身向魏王告辞,姿态端肃,方寸不乱的走出宫殿。
与其几乎同时离开魏王寝殿的,还有一名貌不出众的小黄门,只不过后者离宫之后,匆匆去了任城侯曹楷那里。
听完了这一段君臣对话的曹楷大喜过望,赏过小黄门几块金子之后,便匆匆将心腹仆人找来。
“去我兄曹爽府上,就说我有要紧事与他说!请他即刻便来!”
邺城的风波未至渭南。
大家仍然在缓慢的排队通过潼关。
渭南大营只留两万余人,由廖化镇守于此,其余十几万兵马都要转移到弘农去。
春潮已生,蒲坂只能走浮桥,潼关还是那么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
因此,急是急不来的。
在大家排队过关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
比如说先到弘农那里的世家子弟又有几个跑了回来。
……还是哭着跑回来的。
原因也挺简单,就只是魏延一视同仁了一下【
你称他为“季汉马场里最野的那匹马”,其实是不太对的。
……因为“善养士卒,骄于士大夫”的二爷比他还野。
……但二爷头顶上有个也很野的大哥罩着。
……而魏延头顶上的丞相,在不抄士族的家的前提下,跟士大夫们关系其实处得还不错。